其它资讯
-
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机制揭示
太古时期,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些行星的大气层,可能因为多种原因离开行星进入太空。现在,这种流体大气逃逸方式在太阳系中已不复存在。然而,通过空...
-
我国将与中亚国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考机制
记者27日从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地震科学考察联盟”为基础,与中亚国家共同探索建立协调、联动、高效的天山地震...
-
院士专家共话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赵竹青)6月2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4国家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会议在北京举办,以“追新...
-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发布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赵竹青)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基于中国科学院...
-
科幻作家刘慈欣:总要有人敢去做这样的梦
“谁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但总要有人敢去做这样的梦。” 在近期结束的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上,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地球大炮》...
-
我国规模最大LNG运输船建造项目首制船交付(记录中国)
“绿能瀛”号在进行试航。 张文豪摄(人民视觉) 工作人员在进行交付前的检测。 藤令阔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刘...
-
AI技术助三星堆文物“新生”
【文化中国行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万小玲实习记者刘侠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鸟雀等意象,一座“四不像”神兽巍然挺立。神兽背上,祭祀者头顶华...
-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宋晨)5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
-
生物质炭成就有机水稻碳汇“第一拍”
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科研人员在对生物质炭进行稻田应用示范试验。受访者供图 近日,一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的水稻...
-
我科研团队破解无人机电磁干扰难题
本报西安5月14日电记者李洁、张哲浩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AI技术研究院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研究方面取...
-
癌细胞“自毁”新方式发现
化疗会杀死癌细胞,但这些细胞的死亡方式似乎与之前理解的不同。荷兰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癌细胞死亡方式,由SLFN11基因起主导作...
-
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破万米
科技日报乌鲁木齐3月4日电(记者朱彤操秀英梁乐)4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传来喜讯,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
-
“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工匠绝活)
孙景南在为焊接做准备。 中车浦镇公司供图 【绝活看点】 从事电焊工作30多年,孙景南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