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务员小说阅读
-
唐缺毒寡妇小说全集唐朝公务员推荐章节
点击红色链接阅读更多内容
《唐朝公务员》是一本文笔成熟,内容新颖的小说,该书的主人公是唐缺毒寡妇,唐缺毒寡妇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唐缺走进二进院子时兰姐儿正端着木盆出来倒水,见他捧着一大摞书,忙放下手中的木盆过来帮忙,“这是干啥,怎么买这么多书?”。闻言,唐缺笑笑没说话,进书房放下手中的书后也顾不得身上一身的汗,就直奔到书架前,不一会儿,他就满脸笑容的抽出了《圣教虚》及《兰亭集序》这两本法帖。
精彩小说欢迎阅读:
随后,唐缺又在主婢两人惊诧的眼光中显露了一把“神乎其技”的心算水平,往往是兰姐儿前面刚报出数儿来,唐缺已随口报出了答案,而此时一边儿的毒寡妇却连算盘珠子都没拨弄整齐。
这一手露出来,毒寡妇固然是觉得不可思议,兰姐儿的眼神儿中几乎都是毫不掩饰的崇拜了,感受着这样的眼神儿,唐缺心情大好的同时也有些汗颜,一则刚才《咏鹅》里面的用字跟后世通用的简体是一模一样,毕竟那是骆冰王七岁时写的诗,自然没什么太生僻的。这就避免了他露丑去翻字典的尴尬。至于后面的计算更是简单,兰姐儿报出的题目中最难的也没超过两位数的乘法,即便是他没经过心算训练也能应付过来。
至此,毒寡妇再也不怀疑唐缺做账的能力,虽然她依旧在吃惊这个唐成怎么就有了这么大的本事。
由此唐缺也知道了毒寡妇突然急着招募账房的原因,却是中宗皇帝重登皇帝位不久,便下诏要天下各道州重新清点田亩,人口及畜产情况,并核实地方档籍中租庸调税赋的征收数目,虽然户部也知道这项诏令后有明显的朝争背景,但越是如此,户部越是不敢有丝毫怠慢,除了连连行文地方督催此事外,更将本部四司中大批的员外郎及主事派往地方督阵,由此,新皇登基后布置下的第一项大政就这样在大唐境内轰轰烈烈的被推动起来。
原本象这种每隔十年二十年就会轮上一次的事情也算不得什么,地方依着旧日法式应对就成,但这次的风色实在不对,就搞的地方无比紧张。且不说户部已严令将此事办结的时间定在一年以内,要知道象这种浩大的工程过去最少也得一年半以上,长则拖到两三年的都有;就看那些下来督管的户部官员嘴脸,也让各级官吏心里发寒。请酒不吃,请见又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就连各地变着法子孝敬的冰敬这些个穷京官们也不收了,这是什么意思还用多说?
户部搞的如此紧张,为了头上乌纱帽着想的地方官们就益发严苛,不仅将手下的书办和刀笔吏们催的要死,更下了通告给辖区内家大业大的主儿们,不仅要他们配合田亩丈量之事,更要一并交上本家最近四任八年以内的账目进出,至于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未雨绸缪,谁都看出来朝廷现在的政治气味有些不对,好歹要留个保身的本钱,至于追到前三任,自然是万一有了事好有说头,虽然官场有后任不追前任的传统,但真遇着这等严苛的形势,万一关涉到自己的乌纱乃至性命的时候,需也就顾不得了。
毒寡妇作为方圆百里之内产业最大的地主,整个郧溪县赫赫有名的富户,自然也躲不过去。也正因为她有娘家亲戚在县衙里做事,也就越发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她这庄子里素来是没有读书先生愿来做账房的,以前倒也没什么,如今账目要交上县衙备案的时候就着了急,也就有了村学外的那张告示。
毒寡妇在给唐缺介绍着从亲戚处听来的这些背景时,兰姐儿已将这几年毒寡妇自己记的账册捧了进来,厚厚的一大摞堆在了唐缺身侧的书案上。
信手翻开最上面那本账册,待看到账册所记之后,楞了一下的唐缺脸上油然浮现出一片笑容,随着他这个笑容,毒寡妇脸上却起了一晕淡红的羞涩。
“夫人害羞了!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了”,一边站着的兰姐儿如是想到。
唐缺手底的与其说是账册,倒不如说是画册更为贴切,账册中记载的小麦就用画麦穗的方式表现,大豆就画一个小圆圈,雇佣的庄汉就是画的小人儿。至于时间是用画太阳来表示,时间的长短则是靠太阳外边的光芒来标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唐缺没法看出实际意义的符号,显然这也是出于毒寡妇自创,至于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只有她自己才能解读出来。
笑过之后唐缺又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意味着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将要与毒寡妇朝夕相处,他倒不怕被克,只是如此以来他遇到不会写的字时查字典的窘态怕是也隐藏不住了。
不过倒有另一件事情值得唐缺高兴,看这一摞积攒了八年的账册的厚度,要想将之全部整理成能送交给县衙备案的式样,怎么着也得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这就意味着他最少能从这份差事里得到七贯多的收入。
七贯多!这就相当于后世里两千二百块钱,此时正逢大唐盛世,物价既低且稳定,升米不过七文,想想这七贯多能干多少事?想月前唐张氏准备卖了自个儿时也不过要价八贯而已。
虽然家里在随后的大忙中少了一个壮劳力,但有了这七贯钱雇两个人都没问题。家里少一个人吃饭,这七贯钱若是再用的谨细些,交完官家税钱后应该不用买新粮就能支持过去。这也就意味着一直坚持到秋收他家都不会有乏粮之虞,措置得当的话或许还能略有盈余。
心里想着这些,唐缺带着一份好心情走出了庄子,但随着离家越近,他又为说辞之事发起愁来。就凭唐张氏的性子肯定不会容他到毒寡妇那里去帮忙,更别说还是朝夕相处。道理是讲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好由头把这事瞒过去,好歹把钱挣到手上才是正经。
只是,这由头该怎么找呢?
……………………
唐缺回到家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他家现在也就只有这么个条件。
天气热的屋里呆不住,唐缺就在井边洗了手脸后,接过唐张氏递过来的一大碗菜叶子面糊糊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后,他才抬起头来,“爹,娘,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这些天正好是空闲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活计,我想到村学里学些识字计算的本事”。
听唐缺这么一说,老唐喝面糊糊的吸溜声猛然停住了,过了片刻后才又响起来,“儿子这是怎么了?他小时候家里条件正好,上头有两个姐姐帮着干活,那时候打着他都不肯去学堂,怎么今天突然说起这个?”,老唐心里想着这些,脸色就有些沉重下来。
虽说不用出束脩也就是学费钱,但既要去学堂的话,老师那里两个肉条和文房四宝的一套礼就断少不得,就算再谨细的制备,也少不了百二十文的花销,稍微手松一点的话,只怕一百五十文都打不住。这笔钱对于家中的现状来说实在算不上个小数。但面对家里唯一的独子,老唐真正心疼的其实不是钱,他怕的是儿子是因为受不下地里的苦才会想着要去学堂,若真是这样的话……想到这里,老唐竟有些不敢想下去了。
村里这样的先例他看的太多了,学堂里学不出来,地里的苦活又不愿干,时间久了就成了游手好闲的二混子,多少曾经兴旺的人家儿就是这么把家给败下来的。身为一个在地里刨食为生的种田人,吃苦是本份,也是立身支撑家业的根本,丢了这个根本还怎么活人?
只是儿子几个月前才大病痊愈,过去三个月干活也是稳稳扎扎没有半点虚头,没听满村子里都在赞吗?倒不像下不得苦的样子,如此以来,自己这劝诫的话倒不好说出口了。毕竟是十六七的人,若不是这病拖累着怕是早就结婚生子了,总要顾忌他的脸面不是。
当家的在想什么唐张氏自然明白,她心里也未尝没有担忧,但这担忧随即就被对儿子的心疼给取代了,想想儿子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常常累的饭都吃不下,话都不想说的情景,唐张氏就觉得一阵心酸。
前些年家里光景好,地里的农活尽可以请山客们帮着干,万一顾不过来的话还有两个女婿支应,她这个独苗儿子说起来从小也是没吃过什么苦的,那儿像前几个月累的手都磨烂了,儿子虽然故意瞒着他们,但当娘的还能不知道?就为这,她晚上不知道偷哭过多少回。现下儿子想松泛松泛,他们这没本事的爹娘断没有再拦着的道理。
连着咳嗽了几声见当家的还不说话,唐张氏就将手里的粗陶土碗一放,“成儿你想去学堂这是好事,不拘是学算账还是识字总有好处,最起码将来写个文书啥的就不用费酒菜再请中人,我们当爹娘的还能拦着你不让去?他爹,你说我说的是这个理儿不?”。
唐张氏这一开口,倒让正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老唐松了一口气,儿子想歇歇就让他歇歇,毕竟过去三个月干的也太狠了。至于家里地里的活儿自己多下些苦也就是了。“恩,成你想去就先去个把月看看,去了就听先生的话好生下苦学。成他娘,你吃完饭后拿上百五十文钱去里正娘子那里,先割两溜儿各重三斤三两的肉案,再置办一套送先生的文房四宝,另外把‘福’字头儿四色点心也置办上一匣”,一个月的期限虽然说的是活话,但老唐在给先生备礼上却半点不怠慢,那怕儿子只是去一个月,也不能让村学里的先生们小瞧了他。
唐缺前些时细细打听过村学的情况,自然知道通行的都是送两条肉外加一份文房四宝,至于多加一份点心匣子,这在村学里就算拜师的重礼了。二老为什么这么做的目的他自然知道,尤其是再考虑到家里的现状,他就越发的感动。
吃完饭后,唐张氏连锅都没顾上刷,就带着钱跑到里正娘子开的店里置办东西,这是村里唯一的杂货铺子,村人们日常量油买盐啥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