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粮仓、AI养猪 全球农创客比拼“科技范儿”

“来参加这个比赛,一方面想通过这次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成果,帮助我们打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创新成果能帮助到更多的农民朋友们。”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参赛选手在2025年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告诉记者,中国在农业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近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的赛事会场内,夏末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近三小时线下路演的紧张氛围还萦绕在空气中。最终,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分获金、银、铜奖。
聚焦东非七国禽类饮用水安全的SafeSip项目代表,在进行比赛路演。傅俊豪摄
记者了解到,比赛前三名会获得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其中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还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农业科创成果。
如何加快推动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是本届大赛的核心议题。SafeSip团队的获奖方案,恰恰戳中了东非农业的痛点。
在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七国,水生病原体导致的家禽死亡率高达58%,不少小农户因家禽患病颗粒无收。他们设计的“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方案,让小农户不用复杂操作,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就能“即用即付”。想检测水中病原体含量,或是净化家禽饮水,都能一键实现。
考虑到当地不少农村不通电,团队特意采用太阳能物联网技术,即便没有电网支撑,系统也能实时监测水质、提前预警风险。试点数据具有说服力:用了这套方案后,当地家禽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普遍降低。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监测养猪场情况。受访方供图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则用“少年气”刷新了人们对农业创新的认知。
这支10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队长胡义勇笑着说:“我们是敢用少年大将军。”从2022年12月组建起,他们就扎进养猪场收集数据,前后处理20多万条养殖信息,终于让系统练出了“听声辨病”的本事。通过识别猪的生咳、浅咳、干咳等不同声音,能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把病害防控的关口往前挪了一大步。
不仅如此,团队还开发出24小时不间断的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装备,替代传统人工巡检:猪只的体温变化、采食多少、运动频率,哪怕是细微异常,装备都能实时捕捉,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情况就立刻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的方案,则把创新的目光投向了温室高附加值作物。
他们把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贴在番茄叶片附近,这些小巧的传感器能捕捉到植物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再结合AI模型分析,能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
未来,团队计划先把首批产品用在CEA番茄温室,之后再扩展到其他温室作物和露地栽培,还会推出低成本版本,让资源有限的小农户也能享受到技术红利。
各国选手充分交流经验,共话农业数字创新。傅俊豪摄
此外,匈牙利团队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监测系统,低成本实时观测农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动物侵害;乌干达团队靠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精准预测预警秸秆焚烧风险,这些方案虽未挤进前三名,却同样为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创新方向。
本届大赛评委、筹备小组负责人、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点评时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项目,真正能让更多地区的小农户受益。各个团队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应用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在服务小农户上体现出强包容性,期待能尽快落地推广。”
“现在气候变暖、资源减少,这些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而今天看到的创新方案,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表示,未来会继续推动这些创新方案从地方试点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实现“提升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决赛现场表示,未来三年,拼多多会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继续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
“一直以来,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我们始终把农业当作长期核心战略。不仅要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持续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侯凯笛说。
这场农创客大赛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东非小农户家的禽类饮水系统,到中国养猪场的AI监测装备,再到美国温室的植物预警传感器,这些“科技范儿”创新正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各角落,虽规模不大,却能精准解决小农户难题,汇聚成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